永遠的新手媽媽
#會考後填志願,離家近v.s.校風好

家裡第一個孩子考高中,學校和班級家長群組都有及時完整的訊息,但最終完成填志願還是需家長協助決定,因此弄懂 優免、超額比序、志願序等,才對所謂 「免試入學分發」 這個有點模糊的制度名稱有點理解;當然我已不斷學習到新的價值觀,去除明星高中(占北北基考生20%)光環,八成考生選擇交通近的社區高中。
考前一年我就帶孩子親自走訪北北基男生第一名校,那寬闊如大學的校園,也拜訪在群山環繞的偏遠學校,是高中也像高職,使他對高中生活有所想像。

考後我篤定地選定兩個學校,離家搭公車車程在半小時上下。上網看了學校官網,介紹學校特色和學校組織,還是相當抽象,wiki 百科會有學校歷史沿革,網上有學校風評,有的年代久遠,有的失之偏頗,但可略知學習風氣。接著和孩子親自搭車精算時間,然後我們討論那個學校排前面,攸關超額比序。孩子要選墊底的低分高中,可建立自己學業的自信心,將來用繁星推薦,交通多花點時間沒關係;我則認為學習氛圍對於學習被動的孩子很重要,而且每天交通來回可省40分鐘,三年累積起來很可觀。
就在我上網真正要選填正式志願時,覺得在為孩子做人生的重大決定,我不禁自問,雙北方便的捷運與綿密的公車網,還有近二十所高中可能校風好而交通稍遠,我卻完全不考慮嗎?
於是我找出台北捷運地圖,一一查看實際位置,各校官網都有詳細的交通方式,我刪去交通實在遠,以及校園太迷你;我還打電話到學校輔導室,我覺得他們會全面地了解學生,關於學生的困難點和學校能提供的資源;不同於理科較依賴老師,文科較能自我學習,因此在社區高中差異不大;也了解到國中直升高中的制度,可能在高分學生外考離校,而保障少數低分學生入學。最後我覺得永平高中是漏網之魚。

我想起一位同事的女兒是該校畢業,就打電話詢問,這所學校有著私校品質而公立收費:一大棟圖書館且常辦書的活動;國際交換學生制度,她的孩子與德國孩子兩年間互訪兩人家庭各兩週,五年了還保持聯繫,很珍貴的國際體驗;三年後考大學的表現比當年同分入學的高中表現好,表示學校辦學成功,網上說是 永平補習班,而且老師一半是碩士學歷;但學校很遠,心疼孩子每天走到腳底長繭。於是我又打電話給該校輔導老師,老師清晰點出,與其補救弱勢能力,不如花時間從社團等發現孩子的興趣性向,並鼓勵我帶孩子來校看看。
於是當天週五下午我立刻和孩子搭車,經過新店到永和綿密的社區和街道,約50分鐘到達學校,天色已暗,門口警衛因疫情不准我進去,我懇求或許學校裡有老師願意幫忙,感謝竟然資深主任撐著傘來,帶領我們走到操場,四百公尺跑道結合風雨操場,並指引各樓層功能。我邊聽邊想著如何克服交通而進入優質學校,並詢問租屋和生活機能。

只是回家估算時間金錢心力等成本,我想分發到那所高中是命也。最關鍵思考是省下交通時間,可以多睡覺、運動、溫習功課,這不就是社區高中的初衷嗎?我雖然花了一番功夫而得到相同的結果,然而這樣的決策是篤定的。
#永遠的新手媽媽
#谷容
*專職老師和兼職媽媽
*好奇、質疑、查證
*親子關係像旅行,處處驚喜,規劃趕不上變化,很難說誰教誰 比較多。
*期待協助孩子進入成人世界,有紀律、有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