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新手媽媽
霸凌陰影還飄浮在相同學區!//念相同學區,逃不掉霸凌陰影

同事的女兒和我的兒子年齡相同,他們小時候一起玩過幾次,兩個媽媽相遇時特別親切,互相詢問孩子高中狀況。沒想到兩個媽媽最掛心的都是人際相處:在國小國中有被霸凌的經驗,如果繼續在同一社區內就讀高中(80%學生念社區高中),就有可能再遇上同一批人。
她的女兒個性嫻靜,國中時有男生批評她的外貌,因為沒有立刻還擊,予人好欺負的感覺,該男生繼續聯合其他三個同學常常騷擾她。即使報告學校,雙方家長見面(對方家長都是老師,還帶著律師親戚),但這個男學霸死不承認。同事很氣學校就是無法公允的處理,因此她的女兒選擇念私立住宿女校,既不會再遇上那批人可能在社區高中同校,也去除異性同學可能的干擾。
我的孩子則是,與國小的死對頭避開了國中三年,但高中竟編在同一班(高一共有15班),使他欣喜入學的心情,蒙上陰影。我有私下告知導師,但也寄望兩個大孩子能自行面對處理。

在入學前,孩子說出他擔心老同學說他的壞話(例如國小的糗事),但因自己長高很多不擔心老同學再來打他(小學時老同學受另一女學霸的指使,當打手);我建議正向思考,主動去打招呼,你就比他心智成熟。可惜第一天從學校回來,老同學完全不理他,就像完全不認識他。我也心懸此事,每隔兩週會探問一下,孩子初期還會有些在意,之後也就接受對方就是班上唯一不打招呼的同學。直到開學後兩個半月的校慶後,有一天大家在教室外打掃,該同學向另一位女生介紹,這是我小學班上最怕癢的同學,並笑著搔搔我孩子肚子。之後兩人沒有熱絡,至少見面會打招呼,去除了心中疙瘩。
國小國中的霸凌普遍(有時只是好玩、從眾),學業成績好的人一樣可能是霸凌者,因為通常被老師寵愛、同學崇拜,自己覺得權力大而領導/串通同學,孤立弱勢者(因外貌、個性、成績、家境等)。導師不一定能完全掌握(若不在現場,同學們怕被老師詢問,會一起說假話,相約不告狀等),或不願積極處理(只處理行為面,沒時間了解認知面和態度面),更別說不公正的老師(簡直是老師霸凌學生 )。尤其國小低年級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異很大,想交友卻沒學會用適當方式,易受同學集體排擠。更令人訝異的是,有些霸凌者的父母社經地位不錯。我曾參加孩子國小夜間校外活動,親眼目睹私下兩人互動過程:女學霸(因在他校被霸凌而轉學來此校,爸爸是醫生,零用錢超多)很強勢地以莫須有罪名,頤指氣使,我的孩子竟默不吭聲(因夜晚她以為我是路人)。總之,我想像的國小班級氛圍:加害者也曾有過受害經驗,受害者長期忍耐壓抑的情緒未處理(還要同時學習),而更多的旁觀者日後如何看待暴力行為(包括關係霸凌)。

根據兒福聯盟2019的台灣家長對校園霸凌之認知與態度調查:
1逾九成家長擔心孩子被霸凌、逾八成認為台灣校園霸凌問題嚴重。2近四成(39.8%)的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曾有遭遇霸凌的經驗,但超過四成(41.2%)家長,得知孩子遭遇霸凌事件後沒有特別處理。3原因一、親子不同步:36.4%的家長選擇以暴制暴,直接找霸凌者或其家長理論,36.2%要孩子忍耐、26.8%認為是孩子自己的問題,恐造成二次傷害。二、親師不信任:逾七成家長認為老師不一定能察覺霸凌、近七成不一定會阻止。
這個調查呈現家長對校園霸凌的擔心,對於學校處置霸凌的失望,對於社會容忍霸凌的無奈。
在同一學區內,從國小、國中到高中,曾被霸凌的孩子在每個階段都可能遇上之前霸凌的同學或其朋友。我的兒子算幸運,剛度過這階段; 如果是女兒,真的更擔心;如果家境不能上私立住宿高中(比公立高中貴五倍 ),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