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對傳統市場情有獨鍾,國內外旅遊喜歡逛傳統市場,這裡最能了解當地人的真實生活。亞熱帶台灣的蔬菜和水果種類繁多,傳統市場充滿生命力,他們黎明甚至凌晨即起,清晨將批到的貨處理和展示好,且在當天中午前賣完,新鮮是賣點。
我每兩週去一次傳統市場,即使搭車時間來回一小時半也覺得值得,我若一個人去市場,約待半小時,主要向口碑好的固定攤販買魚肉,食材新鮮。回去清蒸或煮湯,與超市、大賣場的魚肉相比,連孩子都吃得出來不一樣。價格比全聯超市便宜,CP值超高, 這是我近十年從超市轉向傳統市場購買的原因。

帶孩子逛傳統市場,我想起許多作家回憶跟媽媽上市場的溫馨記憶是許多零食,因此光用眼睛是不行的,一定要滿足他的口腹之慾。孩子看著小販把長甘蔗切條去皮、 放入榨汁機,果渣堆成小山, 產生一杯杯鮮豔欲滴的甘蔗汁,與其告訴孩子太甜壞牙等藉口,不如買給他,看著他喝得多麼滿足,非要媽媽品嘗;如果能創造這麼美好的回憶,一小杯 35元太值得了。有時排隊買兩個包子,熱騰騰香噴噴邊走邊吃,在市場裡不用講究吃的禮節;有時買客家米糕;有時買一大塊黑仙草,因為老闆請喝冰甜仙草,真是好喝去暑啊。

這些傳統市場裡的人情味是超市、大賣場所沒有的,其實傳統老市場是地方文化的發源地。孩子逛多了各地市場,已知道台灣市場潛規則,老市場會有老廟,廟口附近的地方小吃老店、糕餅店超好吃,外帶到附近老樹下或水邊野餐,就是一段美好的週末時光。

孩子在市場從毛躁小屁孩,捏水果,抓把蓬來米放到在來米堆裡,吵著要買零嘴,試吃到使老闆生氣,有時跟媽媽跟丟了。這個小帥哥長得很快,小五小六胖到幾乎過重,國二國三抽長成瘦高型,幾位菜販因孩子而記得我。目前呢,我像貴夫人牽著一隻銜著菜籃的貴賓狗,我只要付錢,兒子負責放入推車,調整菜籃空間裝好,我盡情地買,不用擔心太重了拿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