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物語
我的美麗.你的哀愁

曾在IG上看到令人驚豔的美照,一大片淺紫色的花海!乍看像是風信子,會以為是什麼國外景點,看標註地點才發現是在台灣,花種是在台灣的布袋蓮!
布袋蓮是多年生的水生植物,葉柄內有海綿質構造,葉柄中空膨大如同葫蘆,她發達的氣室內可儲存大量空氣,幫助植株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所以也稱「浮水蓮花」或「水葫蘆」。布袋蓮的英文Water Hyacinth,即「水風信子」。闆娘覺得這應跟她的花貌有關,她開花時呈現出大片美麗的淡紫色花朵時,乍看真的好像風信子。
布袋蓮可以說是兩面評價在人間,像極了人們對政治人物的評價,有人愛也有人恨。全台灣的河流、溝渠、池塘、農田、溼地、水庫、湖泊……都有可能遇見布袋蓮芳蹤。淺紫色浪漫又壯觀的大片花田,拍遠景像在演偶像劇,焦距拉近時,仔細看她的花葉形狀、色彩分布,很有自己的特色。闆娘一直覺得布袋蓮她的花朵「面相」特殊,若你細看其花:每朵花的花朵最上方的那片花瓣色澤會最深,會有一塊橢圓形的黃斑,其他花瓣則顏色較淡也沒有黃斑。古時候人們認為這花像鳳凰的眼睛,所以也有「鳳眼蓮」、「鳳眼藍」稱號。闆娘倒覺得她讓我聯想到了觀音大士的樣貌,清麗脫俗。

但我們讚嘆布袋蓮的美麗時,有一大群人看到布袋蓮可是很不一樣的心情!你有注意到嗎?每年都會有類似的新聞:「天熱無雨,全台布袋蓮大爆發」、「汛期到來!X X縣市加速清除布袋蓮」、「沿海大排布袋蓮增生阻水流,農漁民盼清除」、「布袋蓮為患」、「布袋蓮清不完」、…..這類告訴你:布袋蓮著實讓大家臉都綠了的新聞,以及每年必須仰賴地方縣市政府、公所、發包廠商,協助調派怪手機具及工班人力,進行清除布袋蓮的大小「工程」!幫忙協調「清除布袋蓮」的工程對很多地方民意代表或地方政府甚至是很重要的政績。

布袋蓮原產於南美地區,單葉根生漂浮性水生植物。很多國家都因為她美麗而引進作觀賞花卉。她能吸附重金屬,改善汙染的水質,也能食用,理論上應該要很受歡迎啊!但就壞在她繁殖力太強太迅速,在合適的氣候環境下,繁殖成長快速。布袋蓮生長爆發一直到腐爛階段,都會大量地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影響水下動物、植物,比如魚類、藻類的活動繁殖空間將會減少,甚至造成大量死亡。也會改變水域原本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也會造成農田、大排堵塞、水庫積淤,管理上非常棘手。而布袋蓮大量生長的水體表面,往往也是蚊蟲病媒的滋生場所,既對當地衛生、居民健康構成潛在威脅,又破壞生態的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布袋蓮幾乎成了「污染」的代名詞。
從受人喜愛的觀賞植物,到成為必須定時清除的氾濫雜草,究竟布袋蓮有何能耐,讓地盤急速擴充,讓人這麼措手不及?關鍵就在其植株。原來,布袋蓮透過發達的「匍匐莖」進行無性繁殖,先由根系吸收水中養分,匍匐莖末端就跟著生出新的一株布袋蓮,待新株發育成熟後,又繼續生出新的匍匐莖,再繼續生出新株。如此周而復始,只需短短數月的時間,布袋蓮就能從單株擴充成數十倍以上的群株,在水域中蔓延。

除了無性生殖,布袋蓮也能靠種子繁衍生存,她散布在水底淤泥下的種子並不立即生長,而是先行休眠,等到陽光照射河面提高溫度後,種子開始緩緩從水底發芽,等到幼株長出五至六葉時便浮出水面,另一種「出汙泥而不染」。根據國外的研究,布袋蓮種子還曾有在水底沉潛十幾年才生長的紀錄。不得不說,布袋蓮生命力之強大,實非輕易能根除的!
布袋蓮盛開時是美麗的紫色花海,縱使非開花期,綠油油的葉片植株也把河道鋪成綠色地毯,原有的水面不見了,彷彿一大片綠色草原。不過這是來自我們這些網美拍照組或天龍國人的一日讚嘆!新聞上那些每年必須與布袋蓮纏鬥對抗的人,看到布袋蓮時,大概只有頭大若不早點清除,過幾天她們又會增生更多了!很難有閒情欣賞她的美麗,取而代之的是她帶來的哀愁吧!布袋蓮或許營造出了一片美麗水面景致,但同時也是種最不願見到的水上風景。

布袋蓮花開了!看著一朵朵像用眼神說話的布袋蓮,想想她的清麗美好,又想到她可怕的生長速度,這時想必不適用「數大便是美」吧!?
布袋蓮,有人愛,有人恨。我的美麗,你的哀愁。
#花店老闆娘Joy
#布袋蓮
#漂浮性水生植物
#浮水蓮花
#水風信子
#鳳眼蓮
#鳳眼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