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Home
  • 關於台北 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新北 New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基隆 Keelung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桃園 Taoyuan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流行影音 
    • 流行影音
  • 特色專欄 
    • 花間物語(星期一)
    • 媄想萬千(星期二)
    • 老派生活(星期三)
    • 藝術丰華(星期四)
    • 北北基桃深夜電影院(星期五)
    • 大城輕風(星期六)
    • 歐洲風情(星期六)
    • 異饗世界(星期日)
    • 永遠的新手媽媽(星期日)
    • 閱讀人生(星期日)
  • 追夢職人
  • 北北基桃熱新聞
  • 北北基桃粉專
  • …  
    • 首頁 Home
    • 關於台北 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新北 New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基隆 Keelung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桃園 Taoyuan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流行影音 
      • 流行影音
    • 特色專欄 
      • 花間物語(星期一)
      • 媄想萬千(星期二)
      • 老派生活(星期三)
      • 藝術丰華(星期四)
      • 北北基桃深夜電影院(星期五)
      • 大城輕風(星期六)
      • 歐洲風情(星期六)
      • 異饗世界(星期日)
      • 永遠的新手媽媽(星期日)
      • 閱讀人生(星期日)
    • 追夢職人
    • 北北基桃熱新聞
    • 北北基桃粉專
回到首頁
  • 首頁 Home
  • 關於台北 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新北 New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基隆 Keelung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桃園 Taoyuan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流行影音 
    • 流行影音
  • 特色專欄 
    • 花間物語(星期一)
    • 媄想萬千(星期二)
    • 老派生活(星期三)
    • 藝術丰華(星期四)
    • 北北基桃深夜電影院(星期五)
    • 大城輕風(星期六)
    • 歐洲風情(星期六)
    • 異饗世界(星期日)
    • 永遠的新手媽媽(星期日)
    • 閱讀人生(星期日)
  • 追夢職人
  • 北北基桃熱新聞
  • 北北基桃粉專
  • …  
    • 首頁 Home
    • 關於台北 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新北 New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基隆 Keelung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桃園 Taoyuan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流行影音 
      • 流行影音
    • 特色專欄 
      • 花間物語(星期一)
      • 媄想萬千(星期二)
      • 老派生活(星期三)
      • 藝術丰華(星期四)
      • 北北基桃深夜電影院(星期五)
      • 大城輕風(星期六)
      • 歐洲風情(星期六)
      • 異饗世界(星期日)
      • 永遠的新手媽媽(星期日)
      • 閱讀人生(星期日)
    • 追夢職人
    • 北北基桃熱新聞
    • 北北基桃粉專
回到首頁

永遠的新手媽媽-清明掃墓在寧波墓園

· 永遠的新手媽媽-星期日,最新文章

 #永遠的新手媽媽

 

清明掃墓在寧波墓園

清明時節雨紛紛,我在繁華的台北都會裡掃墓。因為先父的墓園位在信義區101大樓附近,信義快速道路隧道出口的象山上:寧波同鄉會墓園(旁邊的中強公園有台北樹蛙保護區,也是古早高中生軍訓練習的三張犁靶場)。

 

早年因興建此路曾被台北市政府要求遷移墓園,我當時曾陪同父親參加春節團拜吃湯糰,而聽聞充滿〝石骨鐵硬〞鄉音的父執輩熱烈討論(賀知章的「 鄉音無改鬢毛衰」就是寧波話),大律師們義務熱心地處理,得以完整保留下來。這是民國41年就已經合法購地,如今有七十年歷史。據說當年為服務鄉親,以兩百萬元購買五甲多山坡地做公墓,如今一坪以60萬估價就是90億,真要佩服寧波人的遠見。

 

後來父親過世,我才知道寧波人的福利之一是可長久使用墓穴,二十多年前約付九萬元;當時高齡79歲的張總幹事帶我上上下下看了三處,選定最高處視野極佳。因為交通方便,我不僅在清明,有時晴朗的日子就一個人走一小段陡坡,從墓園入口走上去七八分鐘就到先父墓前。我問過管理墓園五十年的阿姨夫婦,他們住在墓園裡從未發生靈異事件,非常寧靜安詳。

 

近年有些空穴應是移回寧波老家,也有些一心定居於此,後人修整得富麗堂皇,我知道一些父執輩的大名,順道去行禮,有親切感。清明時節人最多,山下有個「四明堂」(四明是寧波舊稱),內有每一位入墓者的牌位,每年有公祭活動。此時可見到感人的族群融合,從口音可知,她成為寧波媳婦,他成為寧波女婿,恭敬親愛團結地一家人來祭祖。墓的風格也包容不同宗教: 十字架、 回教新月裝飾、 土地公, 閩南壓墓紙等。

每年清明家人相約來掃墓,我的孩子從蹣跚學步到現在一馬當先,還背負掃墓工具和鮮花祭品。途中會經過小涼亭旁的大集水坑,孩子年幼時總要蹲著觀看許久,深水裏的蝌蚪、青蛙、蟾蜍等。他雖只見過外公的相片,但從小掃墓對他的意義是,爬小山和小花園的園藝活動,十分期待和愉悅:運用各種工具修剪龍柏、拔草、 清掃落葉、裝袋,並搬到堆肥處;順便幫外公的鄰居,旁邊沒有後代掃墓的爺爺清掃除草。

 

我是先父最鍾愛的孩子,我中年後才理解,我是爸爸〝前世的情人〞,他幾乎從未責罵我,總是讚美我到我都覺得不好意思。我了解他希望我們開心愉快地來,太忙沒來也沒關係;我總是穿著明亮的衣服,想想那些家中重大事情與他分享。但我也期望他的靈魂早已雲遊四海,回故鄉與老家親人相聚;留在此地的身軀化為塵土與我們相伴,生活在台灣五十年的情感,應遠超過故鄉的三十多年。

 

寧波墓園已經是台北信義區街道歷史之旅的景點之一,期待它未來更綠意盎然充滿詩意,如同巴黎的城市公園:我多年前去巴黎市內最大的墓園旅遊(兩百多年歷史、三十萬個墓),是蕭邦、莫里哀、王爾德(墓碑上留下無數粉絲的唇印)等藝術家粉絲參拜的景點。

 

上一篇
好市多超Juicy「無籽綠葡萄」370元有找!網讚:阿嬤種的
下一篇
麻辣鍋放進漢堡!肯德基最新「青花椒香麻咔啦雞腿堡」,分享IG免費吃青花驕
 返回網站
所有文章
×

快要完成了!

我們剛剛發給你了一封電郵。 請點擊電郵中的鏈接確認你的訂閱。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