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 首頁 Home
  • 關於台北 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新北 New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基隆 Keelung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桃園 Taoyuan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流行影音 
    • 流行影音
  • 特色專欄 
    • 花間物語(星期一)
    • 媄想萬千(星期二)
    • 老派生活(星期三)
    • 藝術丰華(星期四)
    • 北北基桃深夜電影院(星期五)
    • 大城輕風(星期六)
    • 歐洲風情(星期六)
    • 異饗世界(星期日)
    • 永遠的新手媽媽(星期日)
    • 閱讀人生(星期日)
  • 追夢職人
  • 北北基桃熱新聞
  • 北北基桃粉專
  • …  
    • 首頁 Home
    • 關於台北 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新北 New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基隆 Keelung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桃園 Taoyuan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流行影音 
      • 流行影音
    • 特色專欄 
      • 花間物語(星期一)
      • 媄想萬千(星期二)
      • 老派生活(星期三)
      • 藝術丰華(星期四)
      • 北北基桃深夜電影院(星期五)
      • 大城輕風(星期六)
      • 歐洲風情(星期六)
      • 異饗世界(星期日)
      • 永遠的新手媽媽(星期日)
      • 閱讀人生(星期日)
    • 追夢職人
    • 北北基桃熱新聞
    • 北北基桃粉專
    回到首頁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 首頁 Home
    • 關於台北 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新北 New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基隆 Keelung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桃園 Taoyuan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流行影音 
      • 流行影音
    • 特色專欄 
      • 花間物語(星期一)
      • 媄想萬千(星期二)
      • 老派生活(星期三)
      • 藝術丰華(星期四)
      • 北北基桃深夜電影院(星期五)
      • 大城輕風(星期六)
      • 歐洲風情(星期六)
      • 異饗世界(星期日)
      • 永遠的新手媽媽(星期日)
      • 閱讀人生(星期日)
    • 追夢職人
    • 北北基桃熱新聞
    • 北北基桃粉專
    • …  
      • 首頁 Home
      • 關於台北 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新北 New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基隆 Keelung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桃園 Taoyuan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流行影音 
        • 流行影音
      • 特色專欄 
        • 花間物語(星期一)
        • 媄想萬千(星期二)
        • 老派生活(星期三)
        • 藝術丰華(星期四)
        • 北北基桃深夜電影院(星期五)
        • 大城輕風(星期六)
        • 歐洲風情(星期六)
        • 異饗世界(星期日)
        • 永遠的新手媽媽(星期日)
        • 閱讀人生(星期日)
      • 追夢職人
      • 北北基桃熱新聞
      • 北北基桃粉專
      回到首頁
      broken image

      永遠的新手媽媽-教育競賽的贏家,失去了孩子學習的熱情——自省 家長的癡愚

      · 永遠的新手媽媽-星期日,最新文章

      #永遠的新手媽媽

      #谷容

      教育競賽的贏家,失去了孩子學習的熱情——自省 家長的癡愚

      broken image

      前兩篇從家長購買參考書和孩子使用參考書,自省了家長的貪念和瞋怒,本篇想先引用教育的國際評比來看台灣的表現。

      TIMSS 是成就評量關於數學和科學的教學內容(以小四和國二為對象)。2019公佈台灣學生在數學、科學成績表現名列全球前五,但學習疏離(不喜歡、沒自信)的比例,卻明顯高於國際平均。

      不喜歡數學的比例,從小四41%到國二56%;不喜歡科學的比例,從小四12%(和國際平均相當)到國二30%;而且國二認為數學或科學沒有價值(因沒自信),分別是40%和45%,都高於國際平均(16%和22%)。

      broken image

      學者解釋,考試篩選制度是很大的影響因素。台灣的老師素質很好,但隱憂是,教學上較強調細節、計算,為了熟練反覆練習,不能錯,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亞洲的星港台日韓等評比為高成就表現國家的學生,也都傾向於對學習感到疏離,這些國家共同特徵都有考試篩選制度。

      更值得關注的是,臺灣透過教育制度帶來的公平性程度最低(與臺灣的經濟競爭國家相比較)。忘記了教育的目的嗎?從天生起跑點的不平等,經由後天教育過程來改善不平等。

      台灣學生的數理高分組表現,高於其他名次相近的經濟競爭國家;但是數理中低分組,遠低於這些國家。其次,此高低分差距,在四年級時,與其他競爭國家相同;但是到了八年級,此高低分差距,成為競爭國家中差距最大者。顯示台灣透過教育制度帶來的公平性程度最低。

      broken image

      我想家長投資教育就是一種競賽:買參考書(一學期2000元)、補習班(350元/小時)、家教(500元/小時),並非每個家庭都有此預算。能買參考書 〝刷題〞、能上補習班,看似教育競賽的贏家,失去的卻是孩子學習的熱情(學習疏離)。

      參考書原本是學習的輔助工具,卻變成考試成功的目標(不斷刷題)。

      中學學習目標原是發掘個人性向,卻變成全時間準備考試。

      慶幸的是 ,過程中我更確認自己孩子的特質,不是那種有耐心、能坐得住、有恆心地刷題以精熟考試題型。

      該生氣的是自己太蠢,以為買了參考書,就能完美學習的便宜了事的心態。

      但我也不清楚孩子的性向。我想起孩子剛進國中時,一個去英國進修的朋友(有一個同齡的孩子)Line上問我,第一個問題就是,你的孩子喜歡什麼社團?我羞愧地回答,該校沒有社團,因為擔心影響學業。拚考試到此地步,恐怕令人匪夷所思。

      現在我懂了,上高中,買參考書買最薄的那本,最重要的是孩子能找到適合的方向。

      上一篇
      大城清風-讓花兒等妳回家
      下一篇
      花間物語-我的美麗.你的哀愁
       回到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