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Home
  • 關於台北 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新北 New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基隆 Keelung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桃園 Taoyuan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流行影音 
    • 流行影音
  • 特色專欄 
    • 花間物語(星期一)
    • 媄想萬千(星期二)
    • 老派生活(星期三)
    • 藝術丰華(星期四)
    • 北北基桃深夜電影院(星期五)
    • 大城輕風(星期六)
    • 歐洲風情(星期六)
    • 異饗世界(星期日)
    • 永遠的新手媽媽(星期日)
    • 閱讀人生(星期日)
  • 追夢職人
  • 北北基桃熱新聞
  • 北北基桃粉專
  • …  
    • 首頁 Home
    • 關於台北 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新北 New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基隆 Keelung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桃園 Taoyuan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流行影音 
      • 流行影音
    • 特色專欄 
      • 花間物語(星期一)
      • 媄想萬千(星期二)
      • 老派生活(星期三)
      • 藝術丰華(星期四)
      • 北北基桃深夜電影院(星期五)
      • 大城輕風(星期六)
      • 歐洲風情(星期六)
      • 異饗世界(星期日)
      • 永遠的新手媽媽(星期日)
      • 閱讀人生(星期日)
    • 追夢職人
    • 北北基桃熱新聞
    • 北北基桃粉專
回到首頁
  • 首頁 Home
  • 關於台北 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新北 New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基隆 Keelung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桃園 Taoyuan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流行影音 
    • 流行影音
  • 特色專欄 
    • 花間物語(星期一)
    • 媄想萬千(星期二)
    • 老派生活(星期三)
    • 藝術丰華(星期四)
    • 北北基桃深夜電影院(星期五)
    • 大城輕風(星期六)
    • 歐洲風情(星期六)
    • 異饗世界(星期日)
    • 永遠的新手媽媽(星期日)
    • 閱讀人生(星期日)
  • 追夢職人
  • 北北基桃熱新聞
  • 北北基桃粉專
  • …  
    • 首頁 Home
    • 關於台北 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新北 NewTaipei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基隆 Keelung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關於桃園 Taoyuan 
      • 美食 Food
      • 旅遊 Travel
      • 藝文 Art
    • 流行影音 
      • 流行影音
    • 特色專欄 
      • 花間物語(星期一)
      • 媄想萬千(星期二)
      • 老派生活(星期三)
      • 藝術丰華(星期四)
      • 北北基桃深夜電影院(星期五)
      • 大城輕風(星期六)
      • 歐洲風情(星期六)
      • 異饗世界(星期日)
      • 永遠的新手媽媽(星期日)
      • 閱讀人生(星期日)
    • 追夢職人
    • 北北基桃熱新聞
    • 北北基桃粉專
回到首頁

永遠的新手媽媽-我和我孩子的參考書(瞋篇)

· 永遠的新手媽媽-星期日,最新文章

“我和我孩子的參考書(瞋篇)”

你參加過〝刷題〞競賽嗎?自省  家長的瞋怒

上週聊了家長的貪念,買了一堆參考書。其實我的孩子連應付課本都心力不足,因此這些參考書大都是空白的,就要丟掉了(下年度是108新課綱, 就變成沒人要的二手書)。很氣孩子不努力,恨鐵不成鋼。

然而,我在陪伴過程中,逐漸對整個制度運作之荒謬有所體會。

1學習內容

目前國中國英數等科目的學習深度增加(相較於我當年的國中教材),而教學時數減少,因為現在增加資訊、生活科技、表演藝術、輔導課、社團課、跨班選修等課程。因此放學後,孩子照理應靜下心來花更多時間思考消化課本內容。

2 超前部署

實際上,學生們放學後趕忙去補習班〝超前部署〞,就是擠出時間做超前學校進度的學習,偏重解題技巧與反覆練習。結果補習教育反而讓學生降低在學校中的學習興趣,一來因為他們早已學習過相關內 容,二來他們往往認為補習班老師的教法比學校教師更有趣且有效。

我想像學校上課的氛圍, 老師覺得好像大部分同學已經會了,也許不用講得那麼詳細,學霸在學校上課時猛寫補習班題目,自認為理直氣壯,而沒補習的學生覺得自己領悟力慢而有不如人的壓力。

3刷題競賽

為什麼大家這麼拼命學習 ?

這需了解我們的教育制度,進高中美其名「 免試升學」,其實是更加激烈的「考試競爭」。

原先是為了降低鑑別度(20萬考生只分為精熟級,基礎級和待加強三級),以前滿分700分,現在滿分36分,表示同一分數有數百人數千人(故有一堆〝超額比序〞的項目),可想像其激烈度。其實各校估算成績仍以筆試分數而不是那三個級數。

其次,強調基礎概念,考題不會太難,而觀摩歷屆考題後,很多題型重複出現。大家公認的準備秘訣在於〝刷題〞,就是題海戰術、做大量的題目 (真的去想清楚基礎觀念,反而被認為是浪費時間)。

4競爭氛圍

進國中第一天,同學們還不相識,教務主任揭示了:學習是競爭過程,目標在會考。他要大家環視四周同學,平均每三個人中你只要贏過兩個,就有機會直升高中部。

孩子班上同學間會嬉鬧,但三年間從未切磋課業,因為〝我教會你,你就贏過我〞。這個想法國一潛藏在心;國二起是明示:請教學霸解題,他會回答〝我可借你抄作業,但我不會教你〞;請教中等生,直接回答〝 我不會〞;老師公開宣布,不要問學霸功課,以免佔據他們溫書時間。同學互相視對方為潛在競爭對手。

當考科學習佔據全部時間,才能贏得考試勝利。時間競爭就是管理時間,少年需要多麼成熟穩定的心智,故心智決定考試成績差距。你當年考高中時,心智夠穩定成熟嗎? 多麼容易受到周遭老師同學氛圍的影響,被標籤為好學生或不聰明的學生。

當我生氣孩子寫不完參考書,我深知是在台灣這極端考試取向的環境,補習班提前學習、刷題競賽所形塑的氛圍、這種情緒深深地影響孩子的學習力。

#永遠的新手媽媽

#谷容

#我和我孩子的參考書(瞋篇)

上一篇
買六送六來了!Krispy Kreme推「OREO甜甜圈」,OREO餅乾碎+卡士達夾心太邪惡
下一篇
異饗世界-鈞哥的49天東歐背包客旅途-(3)
 返回網站
所有文章
×

快要完成了!

我們剛剛發給你了一封電郵。 請點擊電郵中的鏈接確認你的訂閱。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