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新手媽媽-孩子開始想像當兵和打仗
我的孩子95年出生,可能是延長兵役為一年的第一批白老鼠。他的日常生活中已經接收許多訊息,開始想像當兵和打仗。

幾天前孩子學校921防災演習,教官強調今年是第一年學校執行真正的防空演習。最新戰爭第一波是飛彈,其強烈的「衝擊波」仍會傳到地下室,必需蹲下使腹部抵住胸部,拇指擋耳朵,另四指遮眼睛以防玻璃等碎片物(有一位同學在教室睡覺沒去地下室,就被教官記為罹難一人)。
他的同學中,94年出生的就覺得很慶幸;大多數是95年出生的,談論如何暴瘦或暴胖,以免除兵役,但擔心暴胖後復原皮膚會鬆弛;也有人認為中國歷史上沒有主動求戰,台灣有護國神山台積電,安啦。實際上,大家願意當兵,只是希望不要戰死。
上個月我和孩子去台東旅遊,他第一次天天目睹種種軍事演習,已多次半開玩笑地詢問我,如果他戰死沙場。剛到台東我們有愧疚感,整天看軍人操演備戰,而我們卻優閒旅遊;然而觀察台東人都正常生活,於是我們把軍事演習聯想成〝國慶表演〞,好像是旅遊的附加價值:第一天下午到達台東就見識到天上頻繁的軍機,單架次、雙架次、翻滾、不同航線等;晚上海邊賞星,竟然見到飛彈試射墜海,從雲端的小太陽變成海水裡的大太陽;第二天搭公車去知本森林遊樂區,車陣中竟然有吉普車帶領四輛坦克車,沿路與他們交錯並行等紅燈;之後每天早餐時間定時定點觀察,不到一小時就有二十多次演練。

我們就在早餐桌上聊起,想像操練疲憊的戰士,既測試軍機硬體,也磨練人員熟悉操作技術。
孩子說他們辛苦,因是職業軍人、有薪水。我說他們若打仗受傷,也是父母的寶貝。或者,我們期望美國來保護台灣,美國軍人為台灣打仗犧牲?到底為誰而戰?

台灣平安了七十年沒有戰亂,然而當前全世界都認為烏克蘭之後,最危險的區域是台灣海峽,而我們生活在這裡卻認為不會打仗,但年輕的孩子們想到真的要當兵入伍,是很恐懼想逃避的。我作為母親的小小期望,祈願國家領導人能智慧地「止戰」才是人民真正的福祉。引兩段關於戰爭的心聲:《Masters of War》歌詞「你製造槍,你製造飛機、你製造炸彈,但是你躲在牆後、躲在桌後;我想告訴你,我早已看穿你的面具。」為國捐軀的家屬(米澤富美子)的文章,思念因愚蠢戰爭而英年早逝的丈夫/父親/兒子,他們永遠在家庭生活缺席,徒留無限憾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