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物語-國慶與國花

今天是國慶日!正值光輝十月,走在台北街頭,沒有小時候旗海飄揚的印象,也很久沒聽到慷慨鼓舞的愛國歌曲。聽說咱們今年的國慶設計上沒有中華民國國號,突然好奇著:那現在還有所謂中華民國國花嗎?還是台灣的國花?感覺很久沒聽到「國花」了!是不是!
一般所知的中華民國國花,應該是梅花吧!?但現在真的很少聽到「國花」這個名詞。音樂大師劉家昌的歌曲《梅花》中,傳頌梅花代表「堅忍」、「愈冷愈開花」、具「大中華」的象徵意義。然而台灣事實上並不是梅花的產地,套用現代的說法,梅花被「人設」出堅毅形象。許多人可能連梅花都沒看過,但在教育和政治的時代薰陶下,幾乎都會唱《梅花》!想想,也覺有趣。
民主的浪潮一波波推進下,台灣本土意識高漲,1997年初,建國黨舉辦過「台灣國花選拔活動」,從台灣百合、玉山杜鵑……等數種台灣特有品種植物,選出「台灣百合」成為台灣的國花。換花也換代表歌曲,代表歌曲當然不是《梅花》了!變成詩人李敏勇創作、蕭泰然大師譜曲的《百合之歌》,傳頌百合代表台灣人「堅毅不拔」、「追求民主」的象徵。

闆娘覺得有趣,這從梅花變成台灣百合的歷程中,有著多少民主政治、方方面面的文化累積。但縱使花種從梅花換成了台灣百合,「人設」好像都一樣是強調堅毅不拔、勇敢,很相似,只是差在「台灣意識」吧!雖然梅花在1964年內政部確認其國花的身分,是官方認證的國花,但今非昔比,現在若辦個國花選拔大賽,梅花的國花身分可能也不保。
其實其他花選包括:蝴蝶蘭、玉山杜鵑、台灣紅檜……等。如果要做為國花,也都是可以,畢竟堅毅不拔的國花人設,不一定要是花朵本身的條件,關鍵是在我們人類自己對她的設定。這年頭,強調台灣本土精神、去中國化,就大抵政治正確、人親土親。
以前想到國慶日,總認為主視覺就是紅色,就是要呈現喜慶感,紅色代表喜慶。但近幾年的國慶也漸漸「不紅」了!今年的國慶日邀請函,素雅青綠的文青風,很難和以往的雙十國慶印象做連結。也罷,我們不是也常說現在過新年愈來愈沒有過新年的味道?更何況是被認為可以大玩特玩、求新求變的雙十國慶呢?
看看俄烏戰爭,再看看台灣的我們,能在這慶祝國慶日,國旗和國花暫時都沒被消失,只是少聽、少見了!只能說甚感欣慰呀!
#花店老闆娘Joy
#國慶日
#國花
#梅花
#台灣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