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新手媽媽-高二生的開學日:文理分班之始
孩子開學日的下午照例有期初考,他根本沒準備,我想那三節課多難熬啊!沒想到傍晚他興高采烈地回家,分享今天每件開心事。

新校長說你們每個人都會有大學念,因少子化使大學名額供過於求。真是高中、大學兩樣情!從大學端看則是哀鴻遍野,今年第一次面臨嚴重的招生不足(1.4萬缺額,波及51校),而且慘況還會持續五年。我提醒孩子,你別念了一個未來會消失的大學,就沒有母校了。
新導師說你們選文組,要拚國文和英文;文組學生最高興終於可脫離數理化。我則提醒他,雖然申請大學的文組科系不看數學,它還是高二必修,並非〝放掉數學〞,數學課就不聽課了,不及格仍要補考,甚至重修,暑假就泡湯了。

他最得意的是當風紀股長。導師提議自願上台登記/認領服務,第一輪大家只搶作各科小老師(收發作業考卷等),因此需第二輪登記班級幹部,搶風較不熱烈,他登記到風紀股長,最沒人想做的是環保股長(處理回收和垃圾),導師抽籤到第六次,該同學才勉為同意。我讚美孩子願意主動服務,喜歡與人相處;同時也竊喜 ,你這調皮學生還想管人,自己先要守規矩了 。相較於我高中時代,班級幹部要有民意基礎(通常他人提名和全班表決); 現在學生忙於經營自己的線上生活,卻不是很想服務現實人群。
他最期待/忐忑的是見到新班級的同學,高二分組後會同班兩年。新班級35人來自十個不同班級,竟有男生八人曾在高一的社團或選修課已相識,熟面孔而不熟名字,還見到一位本尊,長得很正的女生。緣由是超強的網路人脈搜索力:孩子與「國中摯友群」(各在不同學校)互傳新班級同學名單,查閱是否認識,摯友之一發現這位同一補習班而心儀的女生。另外,這位摯友還傳來了趣聞,他在師大附中高一是和尚班,高二選理工群組,分班到最後,因人數零散而被拼湊在唯一一班男女同班,他高興得整夜睡不著,只是他媽媽不高興。
在台灣高二文理分班是人生大事,明確走向不同的職涯,而美國大三才決定主修文或理,兩地的孩子因而有不同的學習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