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新手媽媽-「論文門」

我問我那高中的孩子對「論文門」的想法,他說新聞看不大懂,就沒再追下去了。我想我要寫一篇能讓高中生理解,「論文門 」正在建構更不公平的社會,他再兩年(18歲)就有投票權,有力量改變社會!
論文門醞釀的不公平感受
裴洛西不是林智堅的救星,抄襲醜聞重傷台灣學術界,一定會水落石出。
七月中林智堅的「論文門」與「球場門」,從選票思維當然認為,147萬碩博士少於 600萬棒球迷,因此,論文抄襲對選舉影響小。但是,林智堅你錯了。第一、從人數估計,球迷可能一家一個人,而研究生寫論文必有一個家庭全力支持,關注論文門的人數破千萬。第二、相較於球迷心疼受傷的球員,質疑新竹市府重包裝卻草率未驗收;不容忽視的暗濤洶湧是,上百萬碩博士心中升起不公平之心,暗中比較自己同樣撰寫碩士論文,林智堅竟然有帝王級殊榮, 差別待遇太大了。
論文加油團隊多強大嗎?請看每本論文的誌謝辭,從父母、手足、 配偶/愛人、摯友一二,147萬×7= 1029萬 ,感謝他們包容體諒多少個週末家族聚會缺席。這個人數還未包括歷年因未完成論文而未取得學位的研究生及其家人,也都在關注。
林智堅撰寫論文的過程很神奇。2015年9月進入研究所(第一學期的課程最忙碌),11月當選市長,四個月後(2016/2/1)就完成文獻回顧和研究方法設計,而且與一年後的論文最終版本相同,要麼超級優秀,要麼就是指導教授代筆,還恭敬地請學生查收。
他從未分享研究生共同的艱苦經驗: 撰寫論文過程。他真正參與的恐怕只是〝發想〞主題(他稱之〝原創〞),然而產品的研發/撰寫過程如何?學術上必檢視產品/論文是否抄襲。他唯一展現對論文的思維是那六千字中,提出三點質疑余正煌抄襲,其論述實在貧弱。連在記者會公開說明自己論文的事,都還要由競選總幹事代勞。他真的是自己寫論文嗎?
相較於許多碩專生即使繳交學費,花費時間在下班甚或週末去上課,卻常常因工作忙碌,大陸出差或新接任務而無法專心寫論文 ,忍痛放棄學位。 因此,揭開林智堅寫論文歷程,令每一位認真寫作仍被指導教授K的博碩士生感到不公平。
更令人震驚的是,東窗事發,林智堅被質疑抄襲,他抗辯到底,不僅不依照大學學術倫理程序答辯,反而到總統官邸商議 如何政治化、有利選情。其他政府官員和民代若被指控,皆摸摸鼻子認錯;公眾人物最怕失了面子,但想拿學位鍍金,還是得服膺學術倫理,他們應 覺得更不公平。總之,有抄襲的民代比比皆是,但有總統護航,〝全黨救一人〞, 真是天下奇聞,堪稱剽竊經典案例。
林智堅的心中只有選舉考量,太藐視國際學術準則。這篇平庸的碩論能得到學界最多精讀人數, 顯示學術界對不公平的厭惡。應用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來看,社會信念認為做好事的人(自己撰寫)能得到幸福,做壞事的人(抄襲)則得到懲罰。因此人們對於製造不公平而獲利的人(敗壞學術倫理而以學位鍍金),產生認知失調 ,也就是感到厭惡、憤恨而想要有行動去消除不公平感,撤銷學位、懲戒指導老師,以修復對公平社會的信念。
-
⚠️特約寫手自由表述,不代表本平台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