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遠的新手媽媽-你有被嚇到嗎?

有一天我去家附近的學校操場運動,跑道上的人都是靜靜地,或快走或慢跑或兩人同行輕言細語,忽然聽到遠處有孩童哭泣聲,沒想到是個看起來十幾歲的少女邊跑邊哭叫,發音怪怪的;大家紛紛側目,我也覺得很擾人心神。我和她交錯三次,近看她淚汪汪地一個人跑步。我想這〝怪異行為〞就是不正常嗎?是精神異常或聽障而發不出正常聲音?喊叫是情緒抒發的方式,運動更是好方法, 運動場又是空曠地方;此時我已平靜地觀察她,她若聽障是估量不出自己發出的音量已影響到他人。

兩天後又見到很開心的她,邊跑邊看手機(從未接聽),似乎一收到訊息就雀躍地像小孩子,其實這麼直率地表達也是很顯眼。我相當確定她是聽障,新科技(將語音即時轉化為字幕)充當了聽障者的感官而擴增生活圈。
在以口語/聽覺溝通為主的社會,聽障者面臨溝通障礙、社交孤立和伴隨的焦慮和抑鬱,此種現象,尤其反映在愈來愈多聽力退化的老年人身上。
但相對於其他年少就罹患聽覺障礙者,或許他們這一生最遺憾的是不能聽到流行歌曲,但他們這一生,卻又比聽力正常人士更直率地表達情緒,更加的自在。所以操場上聽障少女能勇於表達自己,與大家共享運動場這公共空間,這是好事,這是彼此相互包容的成長!
若有天你也碰到類似的情景,請不要被嚇到,因為他們正在自己的文化模式溝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