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新手媽媽-進大學不計分科目還補嗎?

孩子高二選文組仍有數學必修課,但到高三數學就變成選修,而且日後申請大學的科系是不看數學成績的。因此,高二是孩子最後一年學習數學,他數學差,還要花錢、花時間補習嗎?或是應去拼國英等科目?
孩子本來數學成績就差,高二數學難度提高,想必他更挫折,更打算放棄(朋友分享她讀法文系的孩子,高中時痛恨數學,連數學課本都不帶回家)。我想像他高二一整年、每週四小時數學課將是無聊枯坐、荒廢時間,因此還是請了家教(運氣好,這位好家教是資工研究生又有教育系背景)。
暑假就開始複習高一數學 ,其實暑假裡只是雙方的磨合期:孩子還沒進入數學思考,瞎掰數學應和其他科目一樣,看法應有不只一種派別(不只一種答案);老師指定的作業故意不全部完成,以免作業量增加(他沒搞懂,是媽媽付錢,拜託家教老師來幫忙解決他的問題,不是他幫家教老師打工),幾乎把老師氣走。還好孩子態度逐漸修正,又聽說高二數學好難,還會出現英文字sin cos(三角函數),因此開學後家教老師帶領他預習,能心悅誠服地接受。
上週第一次段考,考前孩子說他壓力很大,怕考壞對不起家教老師(我真要喜極而泣,高二開學時就有家長分享,許多孩子在高二的轉變像奇蹟)。有一天他又說,希望我晚上能教他數學,他算了十幾題大都不對,解答只有答案沒有過程(我喜出望外,他終於主動寫習作了)。
我也是念文組但不怕數學,超感謝高中數學老師,所以還能幫忙孩子看看數學作業;現今的數學課本編排得很清楚,每個習題都註明搭配的例題。我一一找出孩子算錯的地方,因為運算練習太少,都是計算空間擠成一團:約分、分子分母位置、負號沒抄下來、三角形角度與邊長對應錯等。因為他是第一次主動寫習題,很有耐心地想知道錯在那裡?我讚美他這個題型是懂了,綜合了過去所學的許多觀念才能做出;德國數學考試要求不只是算式,還要寫出思考過程,他就有分了。相較於過去,逼他寫習題已很不甘願,指出錯誤像是挑他毛病,他總氣得跳腳,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補習數學不一定能使這次段考成績立即提高,未來申請大學也不大有關連,然而孩子學習數學有動力,是我最期盼的。他從小因不專注而學習得很辛苦,長大了終於較能專注,好像要抓住青春的尾巴(最後一年學數學),還來得及體驗數學之美:從簡潔的座標軸上體驗幾何與代數間的轉換,操弄數字和符號是現代社會必備的能力,而數學運算培養的邏輯思維能力 ,更是未來最重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