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新手媽媽
冬雨中家門前小溪變小河,再現視聽美感 「我家門前有小河」這首歌描寫的情景就是我小時候的家(位在距河水兩公尺遠的駁坎上);
現在我住在原址改建的電梯大樓裏,溪水依舊緩緩流去,昔日的生態環境已改變,且溪邊生活樂趣幾乎都消失了。

今年春節以來,近半個月連綿冬雨,灰濛濛的天空,又濕又冷,很煩惱晾衣不乾。但是,卻使小溪裏有穩定豐沛的水量,變寬的河面猶如早年的小河;
因為整日聽著潺潺流水聲交織著雨水聲,喚起我的童年記憶:關於對小河的視覺和聽覺的記憶,以及可以自由地上山下水,摸得著溪水的年代。
老家在小河邊終年潺潺水聲,因為屋外恰是小河的落差處(石頭堆疊),客人到我家總擔心是突然下起大雨,但我的耳朵能區辨是晴天的河水聲,還是夾雜著下雨聲。
如果真有大雨,站在窗邊觀看溪水暴漲,數著河水高度超過河對岸石階第幾格,是兒時窗邊樂趣。
晴天放學經過橋上,在平靜寬闊的水面,若見小水波興起,就是水蛇游過,水面不同處同時可見兩三條,如今網查才知道是白腹游蛇,棲息於清澈的溪流,以魚類為主食,是重要的溪流環境指標。
小時候曾想像許多水蛇攀附在野薑花叢間,一起跳水的奇景。
也曾多次見過河裏數百條魚翻白肚,很生氣不肖商人電魚,也顯示當年水中豐富的生態環境。
另外,走下河岸有許多水邊活動:洗衣婦人聚集在小河的小分流處,水流較急,衣服才沖得乾淨嘛,孩子們也會在此處放紙船。
但是球落水時,又祈禱水流慢一點,球能被大石塊擋住,才有機會撿回來。河邊有菜田和竹林,農人挑糞水澆菜時,可是臭氣沖天。
有時帶著狐狸狗溯溪而行,沿著水邊的草石間走上數百公尺,清澈可見小魚蝦、泥鰍等,可隨意捕捉。

更上游還有更深的大潭小潭,傳聞有水底漩渦,只敢讓狗狗發揮本能,狗爬式游水、順便洗澡。這些溪邊生活樂趣都消失了。
近日冬雨將盡,小河又變回小溪:枯水期河道變窄,鷺鷥及鳥類覓食其間;
颱風季節則是混濁暴漲的溪水如萬馬奔騰,狂風暴雨之後,兩三天又恢復如平坦大水溝。
唯一精緻的一段小支流,是十年前整治成數百公尺長的清溪步道,成為一個小公園,就不可釣魚了;
其中有一處面水而寬長的石階,親水性佳,但我的孩子卻不想涉水玩玩,因為他聽自然老師說上游有洗腎中心汙染水源。
和孩子聊昔日溪邊生活種種,雖像白頭宮女話當年,無限惆悵;我還是很慶幸四年前搬回老家住,時時聽著溪水聲,感受河流的生命力,數十年來不舍晝夜,真是療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