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新手媽媽-校慶活動創造集體記憶

歲末從10月到12月是各校校慶旺季,我回想自己從小學到大學的四校校慶都是這段時間,孩子學校校慶也在11月。他特別珍惜今年的校慶,高二終於碰上校慶恢復舉辦,有運動會和園遊會。他說他們這屆恰巧會考碰上疫情,因而國中畢業典禮沒有實體舉行而像是在家上網課,明年高三要準備考試,大學的校慶也不是全班性的活動。原來孩子雖然愛掛在網上,但同樣喜歡學校的慶典活動,那種同學們一起辦活動的集體記憶,是網上社群無法取代的。

高二班際熱舞競賽以班級為單位,必須全班同學共同參與,男女生不論身材、肢體天賦都要參加;每天放學後練習一小時,連續兩週。同學自己選音樂、編舞;班服也是自己設計訂製、噴黏頭髮、在衣服上黏貼彩布亮片和製作道具。導師當場手機錄影,並轉傳班群和家長群組,家長也立即分享了孩子們舞藝提昇的喜悅。運動會當天,我到現場觀賞,各班較勁強:出場的爆發力、舞步、妝容、道具、純熟度等,活力滿滿。本班六位家長不約而同地現場錄影並立刻傳上家長群組。頒獎典禮也有趣,眾目睽睽下,領獎代表群必先擠成一團自拍自high一番。

平日校園內不能有商業行為,而校慶園遊會則允許校園變成兩小時大賣場,同學們迫不及待地用銅板價享受流行美食。事先也是全班一起討論產品(成本、賣相、減塑),準時到位(食材、配料、冰塊、容器等),還要規劃販賣(宣傳單、人力配置、找錢)。孩子說,開賣一小時後,他們擔心炸雞賣不完,同學紛紛兩人一組走動式叫賣,他卻自創搬把椅子安靜地坐在路當中,反而賣得最快,還有人幫他照相,是他未來精采的回憶吧。

運動會、園遊會都是校慶儀式,總要同學們親身參與(身體行動、聚在一起),有溫度、有氣味、有搞笑,親眼見到一群陌生人對自己的學校/班級感興趣,心中默默升起榮譽感(我與學校的連結),進而強化對學校的凝聚力(校友身分認同)。加上網路及時傳播,家長們愛屋及烏,信任學校且認同學校,形成更龐大的〝校友粉絲團〞(當我自己母校的校友身份逐漸塵封在網路社群,作為孩子學校的〝校友粉〞卻是鮮活起來!)原來各校熱烈舉辦校慶,創造了校友群的集體記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