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新手媽媽-選舉權
〝幼稚園畢業可以競選台北市長〞—— 選舉公報中的公民教育
平日我們只覺得自己是消費者,到了選舉才意識到自己同時也是公民。

今年大選綁公投的主題是「十八歲公民權」,媒體強調這是國際趨勢(153國),我查到的國際趨勢是「十八歲投票權」(選舉權);而本次公投包裹另增加「十八歲被選舉權」,建構這個創新又模糊的法條,幾乎沒有在台灣社會中廣泛討論(台灣目前是20歲有選舉權、23歲有被選舉權)。參照民主較成熟的國家會在教育制度中深化民主,例如法國高中職18歲有全國性哲學會考,瑞典高中的國文教學重視思辨寫作高於好文賞析;而孩子的高中,老師們在課堂上遵守不談政治的潛規則。
雖然我知道公投要過不容易,我還是正面思考如果公投通過,我的孩子(高二,還有一年多就滿18歲)將被賦權,因此,我正好觀察孩子躬逢選舉年與公投,這最真實的公民教育對他的影響。
十一月中旬每戶信箱都塞了競選公報,孩子大感興趣,說要帶到學校在數學課看(他多討厭數學,好吧,他對公民感興趣也很好,公民老師是他最喜歡的老師)。相較於他四年前看選舉年或回想我當年高中時,都對政治漠不關心,他今年真的很有公民意識呢。他看完公報提出很多好問題,令我驚喜他從網路了解很多時事。
孩子覺得公報中最有趣的是台北市長候選人童文薰,〝幼稚園畢業可以競選台北市長〞。以下是我整理孩子與班上幾位對選舉感興趣的同學的聊天內容:她其實是美國法學碩士,很資深的律師,她為什麼這樣寫?1)參選條件只要求年齡和居住期間,沒有要求學歷,填報幼稚園並未違法。2)反諷今年的選舉主調:政治人物假學歷/論文抄襲議題,她的板信幼稚園學歷可是真的,而政治人物的學歷真的那麼重要嗎?3)反正她選不上,媒體只集中報導三人。她真是最聰明,突破此大環境的限制,藉由送交給每一位選民的公報,用最吸睛的學歷寫法宣示:原來還有優秀的候選人(孩子看了公報,發現台北市長候選人竟然有十二人,他認為童文薰和蘇煥智都很優秀,為什麼媒體只關注三人?)
此外,孩子同學間瘋傳最好笑的競選公報(僅摘錄):1)台南市長某候選人45歲,學歷:某駕訓班,經歷:考取機車和汽車駕照、921大地震生還者等,政見之一:推動立法公主病納入健保。2)苗栗某里長候選人36歲,政見:本人領有輕度智能障礙手冊,看不慣有些人…做的決定比我還要智障,智障當選,做事不智障!民主社會,弱勢出頭天!3) 桃園某里長候選人33歲,網紅媽媽,政見:里的十大建設願景計畫之一:杜絕老公婚後不履行弄啊弄之義務,提案立法:經老婆舉發一次不弄,即罰買愛馬仕包包乙款。



真是五花八門,學經歷和政見的水平參差不齊。孩子查了全台村里長有七千多位,約三千人都是一人競選。孩子驚人的提出,他終於找到一個有興趣的方向:將來參選里長,想讀法律系。我驚奇的問,你不是很想賺錢嗎?公共事務不會賺錢,他說我為大家服務,大家認識我,更開心。
數月的選舉好戲提供年輕孩子們最真實的公民教育。我肯定我的孩子可賦予選舉權,而未來開放被選舉權亦可作為高中生築夢的選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