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遠的新手媽媽-為什麽有家庭堅持不用外勞?

我的朋友在台北教書二十多年,決定提早6年退休,回台中照顧父母。因為父母堅持「不要家中有外人」,但處理家中事務能力大減(如修理、整理、就醫等),唯一弟弟雖在台中就是不大肯分擔。另一朋友的八十多歲老媽媽,堅持要自己的孩子照料,連老鄰居都不要,於是收入較少的女兒辭職做週間,兒子做週末。還有鄰居單身兒子全時照料八九十歲的雙親,離婚的弟弟則工作,搬回家一起住。他們都有能力支付外勞,卻決定自己照顧。我因而回顧我家這十多年來與外勞相處的經驗,一方面感謝外勞的付出,一方面反思作為雇主也真的付出很多。
在雇主心態上,理想上,我們期望外勞如同家人般善待長輩,也視她如「家人」;由於白天家裏只有外勞和不會告狀的失智媽媽,仍會擔心她不要兇或冷落媽媽。實際上,外勞來台灣的目的是賺錢高於照顧長輩,她本質上是「外人」;請她進入一個具私密性的家庭長期生活,好像我們交出自己的家,因此收藏好財物是必要的風險管理。
在日常事務上,我覺得家有外勞,就像管理一個公司,需費更多心思。(1)商品管理/滿足需求:規劃照顧服務項目和時間分配,從教導、查核到調整,包括正確用藥、定時復健、飲食、衛生、語言溝通等。(2)人力管理/鼓舞士氣:外勞是客人,要擔待她的情緒,尊重不同語言/文化/宗教(如聽她以母語大聲講電話);外勞又是勞動者,有勞動人權(但不休假而支付加班費的家庭卻占一半)。(3)財務管理/考量成本: 家庭雇用外勞如同公司多雇用一個人的成本,從一日三餐、日用品、生病、獨立空間等。
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占總人口20%),難怪上面「老老照顧」(年輕老人照顧老老人) 而未雇用外勞,早已發生。
而且這不是冰冷數字,我們很多人已不知不覺中,成為軌跡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