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遠的新手媽媽-立秋的節氣文化
上週日7/30台灣多家日系餐廳推出鰻魚飯,響應日本在盛夏「土用丑之日」吃鰻魚補元氣的習俗。您或許不知,這是日本採用中國「二十四節氣」曆法,所新創的節氣習俗。然而,當我們在台灣跟隨日本「土用」節氣習俗時,卻在日常生活中埋首於手機網路世界,錯過打開五官體會季節更迭的美感。8/8將是立秋/秋之始,它有「三候」: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每五日為一候)。您最近可體會這套農業時代的作息指標,結合天文、氣候和物種生態(花草蟲魚鳥等)的觀察。這二十四節氣的曆法在2016年被列為聯合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元前2世紀就完整記載,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 。
「土用」是指季節交替(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的18天,最重要的是從「大暑」轉到「立秋」的期間,在丑日(地支計日)那天就是鰻魚日。江戶時代建立這個飲食習俗:吃鰻魚以度過酷暑;據說是多才多藝的平賀源內,為鰻魚屋想出的行銷策略。
日本在現代生活中依然保存許多傳統文化:從日常生活中時時體驗大自然的節律, 享用當季的物產,實踐祭典/習俗活動,形成了豐富的節氣文化,蘊涵著生活美學。我想日本商品設計精緻,或許與他們對於生活的體會更為敏銳細緻有關。
真期待我們也能從老祖宗傳承的節氣智慧中,建構台灣的節氣文化:具有本地〝季節感〞且結合地方風物。
P.S. 2023年全球45個國家3C產品每天「螢幕使用時間」, 日本3時45分(最低),台灣7時14分(第1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