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間物語【清明】

下個月就是清明節,從三月初就已感受到清明時節的步步趨近。
因為三月開始陸續就有人提前安排掃墓祭祖,訂購掃墓祭祀用花,闆娘就知道掃墓的旺季來了,離清明節到來愈來愈近了。
人說春江水暖鴨先知,花店闆娘覺得此時自己就像時光長河中的小鴨,對節慶超前部署。
現代人看到清明節,大抵想到的就是掃墓?
清明節在現代又被稱作掃墓節。
其實,「清明」最初指的是節氣,相信很多人都不記得清明是廿四節氣之一吧?
在我國傳統的曆法中,一年分成廿四個節氣,用來反映氣候變化和指導農業生產,「清明」在「春分」之後,「穀雨」之前,若換算成國曆,大約就在四月四日或五日。
古典記載:「清明」是在冬至過後的一百零六日,也是「春分」後的第十五日,這時候大地氣清景明,萬物潔淨,空氣清新,風景明麗,花卉草木在這樣的環境中呈現出欣欣向榮景象,所以叫做「清明」。

作為節日的「清明」與作為節氣的「清明」,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從聯繫上來看,清明節是從「清明」這一個節氣演變而來的,在廿四節氣中,只有「清明」和「冬至」兩個節氣演化為節日;而節日的成形,就包含有風俗習慣和文化意義。
清明返鄉祭祖、掃墓,大概是一年當中僅次於春節的大事,除了慎終追遠,可能也是親族難得相聚的日子。逝者靈安,生者心慰,在世的人們總想做點什麼表達緬懷之情,所以有掃墓節,也在環保意識下愈來愈多人選擇用鮮花表達悼念情意。
掃墓過節日之餘,能重新憶起「清明」最初代表的是節氣,這個節氣時的花草樹木展現生命力,農作正要播種,空氣中透著微雨的清新潔淨,很詩意,很清明。#花店老闆娘Joy#清明 #清明節 #掃墓 #廿四節氣 #春分 #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