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断の難言「痔」隱...】

俗話說「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痔瘡在台灣其實非常普遍,但卻鮮少被你我關切,畢竟它是個敏感話題,不像感冒可以隨口聊…痔瘡的位置隱密,但放著不管可是會坐立難安喔! Ms.E10之前看到留言,發現有這類困擾的朋友不在少數,所以這次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痔瘡是與飲食、生活作息密切相關的「生活習慣病」。台灣人喜歡吃辣與油炸物、常久坐少運動、工作壓力大、蔬菜水果常攝取不足、喝水量不夠,這些都是容易引發痔瘡的原因。另外,長期腹瀉或便祕、搬重物以及婦女懷孕、生產造成腹部壓力增加都與痔瘡的發生有關。
預防方面,除了減輕給肛門施加的負擔與壓力,透過飲食改善便秘、腹瀉也很重要!
**起床後一杯水,再吃點早餐
早上5~7點是大腸經運行時段,7~9點是胃經運行時段。當空蕩蕩的胃部被水或食物撐開後,就會產生「胃結腸反應(gastrocolic reflex)」,尤其早餐後的胃結腸反射最強烈,把握這時候行排便最佳。
**每日補充足夠水分
水分可幫助糞便軟化,建議每人每日補充每公斤30cc的水分。(注意!咖啡跟茶不算喔)
假設Ms.E10體重50公斤,每天就需要補充50×30=1500cc水分
(需要限水者不適用此公式,請詢問您的醫師或營養師喔!)
**攝取足夠膳食纖維
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吸收水分幫助軟化糞便,使腸內環境呈現酸性,有助益菌生長。 (蘋果、香蕉、海藻類、秋葵、菊苣纖維)
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蘆筍、竹筍、芥藍菜、糙米)
**避免刺激性食物
酒精、辛辣刺激的食物會刺激腸胃,並加重直腸肛門部位充血,容易讓痔瘡發生或更嚴重。
多久解便一次才叫「正常」?必須視年齡、飲食習慣、日常活動及體質而定,正常排便定義是一天三次或三天一次屬正常範圍內!有時出外旅行暫時無法正常排便,也不用過於擔心,只要回歸正常生活節奏後就會逐漸恢復。最重要的還是調整好飲食與生活習慣,建立合適的運動與紓壓管道,生病不要忍,積極治療才解決之道。
如果喜歡Ms.E10的文章,歡迎追蹤我的FB與IG
給我更多支持與創作動力!
【Ms.E10 依田 FB粉絲團】
【Ms.E10 依田 IG頻道】
歡迎來留言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