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新手媽媽
毛小孩是我的家人-懷念19歲的狐狸狗2之2

2021年台灣犬貓數達295萬隻,首度超過15歲以下小孩數量289萬人(農委會資料)。主要原因是不婚或不生的人越來越多,而以養寵物取代養小孩;甚至新時潮是在辦公室養貓(不用遛貓),幫員工紓壓,增加員工間互動話題。參與這充滿對寵物之愛的風潮中,我接續上週從狗兒立場發言,〝我多麼想出門遛達〞;本週則回憶在那古早時代、有庭院的空間內,毛小孩多麼喜歡與人群互動,牠宣告著〝我也是家人〞。
1狗兒分類家人:最親近的是主要照顧者我的專職媽媽,每餐準備牛肺切碎拌飯;媽媽只要在廚房後門輕喚吃飯,牠在前門憑藉著靈敏的聽覺,立刻風馳電掣直角轉彎三次衝到後門,歡喜地搖尾巴;而其實牠對食物的渴望來自嗅覺而不是味覺,牠會為想吃碗底的一粒蝦米,很不情願地喝完一碗青菜湯。媽媽還要負責洗澡,先要栓好(狗不愛洗澡,會逃走),牠可安靜不動約六七分鐘,忍耐不住就奮力抖掉水(濺溼主人)。另一件麻煩事是捉跳蚤(自由行動的代價),媽媽戴上老花眼鏡坐在小板凳上,撥開狗狗厚厚的毛,牠仰躺著舒服得一動也不動,幾乎耗掉半小時,吉利就像媽媽的另一個孩子。

其次,是我們兄妹們。放學回家,牠會用鼻子碰觸我們,拉長身體、搖尾、撲上去;有時栓繩帶牠去較遠的地方,牠雀躍的那種衝速,簡直是拖著我跑;或跟著我們去找附近同學聊天,牠會安靜地選坐眾人中心,有這帥哥狗跟前跟後,真是狗主人無上的虛榮;牠的觸覺敏銳,喜歡被我們撫摸背部、仰躺摸肚皮,但不喜身上有任何東西,像是掛上鈴鐺 花花,就一直要甩下來。
關係最疏遠的是爸爸,從不與牠玩。但有一次吉利在院子裡轉彎處衝太快而掉落一公尺深的水溝,可能等了很久,那天只有爸爸在家恰好經過,設法拉牠上來,牠感激得拼命站起來拜拜,令爸爸感動。

2其他出現在牠守護的家園的事物:當稀客我外公來訪,牠亦主動站起來拜拜,令外公驚喜(善於觀察主人的態度吧)。對比每日來的郵差(大剌剌地翻動信箱)或瓦斯工(搬走空瓦斯桶),竟侵入牠的地盤,牠凶狠地露出牙齒狂吠嚇跑他們。在牠盡責守護下,從沒有貓敢進來,天上飛鳥經過吼一下,甚至還又抓又咬地弄死一條小蛇。但牠最膽小的時刻是打雷及過年鞭炮,驚嚇得夾著尾巴衝進屋內,跳上床躲到棉被後面,嚴重違規(白天應該在屋外)。因此,跨年煙火別帶狗, 因為狗兒聽覺比人靈敏10倍。
3善終:吉利的晚年需要刷牙,尿尿抬不起腿來, 咳嗽我們卻以為是骨頭卡到。牠在我出國留學前一個月往生,我們剪下一撮毛保留,用我的一件外套包裹牠,埋在屋後柚子樹下。我在半年內想起牠時,還會眼眶濕潤。
我相信牠只是不會說話,從小不麻煩主人帶牠外出大小便,獨立而自由,帶著滿滿的快樂回憶終老。我作為狗主人,以曾經與高齡十九歲的狗狗共享青少年時光為榮,有不捨但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