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新手媽媽
藝文票價差100倍

孩子小時候我常帶他體驗一些免費或低價的藝文活動(在公園、教堂、大學、市立圖書館等,都有一些好品質的藝文活動),我總覺得正式場地的票價很貴。舉今年 7月台北兒童藝術節為例(台北市政府主辦), 17場中有10場最低票價400元(其他300-600元),高於電影全票票價。現在孩子長大了,課業忙碌,週末通常只安排半天休閒,我們常會討論CP值感受高的活動安排。

五月下旬天氣多雨,我想規劃室內活動,如果不去購物中心,而有舒適方便的公共空間,就屬圓山市立美術館了,恰好展覽主題還不錯。沒想到當天沒下雨,走出捷運圓山站,穿過花博公園,除了農夫市集,還有喧囂的音樂。原來有個臨時搭建的小型演唱會,四周用塑膠布包起來(看不見場內),我要孩子猜猜票價,他猜150元,我覺得空間像電影院就猜300元,售票處門可羅雀,一問是1000元,一次買兩張95折。

這是個小人物音樂祭有十組藝人/表演者,從午後拚台開唱7.5小時(不是粉絲,很難待那麼久)。以前常見農產市集旁,搭配小舞台上的歌舞義演,人氣普通;現在這密閉陽春空間要收費,且疫情中還要保持1.5公尺距離, 人氣會增加嗎?想像這如果是草地音樂會,藍天綠地眾人席地而坐,而這正是此塑膠棚外的景象,人們或坐或臥也自在地聆聽音樂;如果是館內音樂會,則此票價應有音效、空調等。所以,這個活動公司舉辦的〝現場音樂會〞的票價是被拉抬高的,因為大家在網路上訂閱收聽音樂,使唱片公司的收入無法來自唱片銷售,因而舉辦昂貴票價的現場演唱會(美國40年來演唱會平均票價上漲4倍,而消費者物價指數漲1.6倍)。

穿過綠樹夾道的中山北路,見到北美館純白、極簡風造型的建築。最讓我驚喜的是購票,售票小窗在大廳裏,不論你是否看展,都可走進一樓寬敞全玻璃的大廳坐坐,吹冷氣、看夕陽、看雨景。我很久沒來,竟有台北市民票半價15元,週六學生免費(下週分享愉悅的美術館半日遊)。
我心中期待的是,台灣的家長們無論貧富,都能帶孩子體驗藝文活動。在挪威,孩子在18歲以下 看表演是免費,他們主張人人有藝術平等的權利,真厲害的政策,日後一輩子都會買票看表演了。